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大J 26个想法
03 这样带孩子逛公园,效果比早教班好
对于我们知道的问题,可以简要地告诉孩子答案,但记得和孩子说:“这是妈妈知道的全部了,也许还有更多的答案,我们可以一起去了解一下。”这样,我们不仅鼓励了孩子进一步探索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答案并不总是唯一或者一成不变的。对于我们不知道的问题,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04 音乐启蒙,绝不是放放儿歌就行
推荐两部符合这类标准的古典音乐: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和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
02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比让孩子“做领导”更重要
当孩子眼里只有“输赢”和“第一”时,他不仅容易和同伴们形成不必要的“敌对”关系,而且会因为怕输而故步自封。父母需要让孩子建立这样的意识:如何让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这比争第一更有意义。
03 培养与众不同的孩子,先教他学会接纳不同
当父母每次都用观点来回答孩子时,无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规则,他们自然就无法内化规则,从而很难去遵守规则。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把孩子是否需要遵守规则的标准建立在外界的参照物上,觉得“因为要做好孩子,所以才遵守这个规则”。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无法真正做到明辨事理、规则清晰,如果哪一天失去外界的标准,他就不会继续遵守了。
04 “暂时”的力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进行重新框架,而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每次孩子因为做不好而发脾气、放弃、觉得“我不行”时,你先蹲下来,温柔但坚定地看着孩子的眼睛,非常肯定地对孩子说:“你只是暂时不行,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然后,带着孩子一起想解决方法。这个过程传递给孩子的,不仅是平静的心态和信任的力量,更是一份转变视角的能力。
01 过早送孩子入园会影响安全感,是真的吗
所有的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很多所谓的“坏”选择,错的不一定是选择本身,而很可能是选择前后的患得患失。做出选择之后,就要活在当下,将这个选择的优势最大化。
02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说教无用,要找出背后的原因
为了让沟通更有建设性和更有效,我通常使用的是这样的沟通方式:
-
我注意到……——分享事实,举越具体的例子越好;
-
我做了……——分享应对方式,可以让老师了解我的育儿理念;
-
我猜测是……——分享观点,我发现孩子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
不知道学校是不是也有一样的情况——核实猜测,聆听老师的分享;
-
我希望得到的帮助是……——请求帮助,共同制订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计划。
-
“成长是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的那条沟,跌进去叫挫折,爬出来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