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 (Jane Nelsen) 57个笔记
第1章 正面的方法
我们 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作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基于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这种感觉和潜意识中的决定,孩子们不可能形成积极的人格。
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你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有助于你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话语,并增进孩子们的合作:• 等一下就轮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要做,不要说。(例如,平静地默默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该怎么做。)• 我们待会儿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 (当孩子在商店发脾气时)“我们现在要离开商店,待会儿(或明天)再来。”
如果你查看一下对惩罚所导致的长期效果的研究,你会发现惩罚教给孩子的是暴力、偷偷摸摸、不自尊自爱以及其他的负面“技能”。
第2章 几个基本概念
当孩 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好准备,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感到自己特别能干。
下面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是树立“勇于不完美”榜样的一个绝佳的方法。矫正错误的三个R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犯错 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托、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另一方面,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玛丽亚挑衅地回答道:“你要谈什么?”(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孩子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听并且相信大人态度的变化。)
第3章 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
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他们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
对于受到娇纵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危险是只要他们没得到别人的照顾或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往往认为生活不公平。他们经常感到自己被这种不公平伤害了,并且认为自己有权发脾气、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会以一种对别人有破坏性或伤害性的方式来报复。他们可能会产生这种想法:“当别人照顾我时,我才觉得他们爱我。”
如果衣服容易穿,并且有人教过孩子怎么穿,他们从两三岁起就能够自己穿衣服了。在孩子3岁以后,如果父母继续为孩子穿衣服,就是在剥夺孩子发展责任感、自立和自信意识的机会。孩子就不大可能培养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相反,他们觉得只有当别人替他们做事时才会有归属感。没有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孩子就不大 可能在学校里学得好,也不大可能培养出成功人生所需要的技能。
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不被娇纵时会有多么能干,孩子们就太吃亏了。
如果父母花时间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并允许他们通过实践这些技能来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孩子就会掌握有价值的人生技能。以为孩子长大以后就能学会照顾自己,只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孩子耽误得越久,就越难以改变他们对于怎样才能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看法。
有些排行最小的孩子会选择一种对生活完全不同的信念,并变成“赶超者”。他们往往错误地认定自己必须赶上并超越所有前面的人,以此显示自己的价值。长大成人后,他们会成为那种已经非常卓越却仍在企图证明自己价值的人。
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当他们彼此在养育方法上存在分歧时,就营造出了一种竞争的家庭氛围。那些对彼此的养育方法认同的父母,营造的是一种合作的家庭气氛。
注意,当告诉约翰他的把戏已经该结束时,穆尔老师的态度非常重要。她没有以一种说教的口吻说“我知道你能做得更好”。她说的是:“约翰,我已经发现你是一个多么能干的小伙子。我会把你换到阅读能力最强的小组中去,因为我百分之百地相信,你有能力在那里做得很好。”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最恨父母对我们说“你只要努力就会做得更好”?这句话背后的态度常常是说教或者失望。这种态度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丧失信心。
穆尔老师对待约翰的方法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穆尔老师的做法很恰当——是一种鼓励的态度,而不是失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