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追问

《追问》

丁捷 16个笔记

第三章 题记

◆ 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

第六章 背景之三:本职

◆ 偌大的中国,芸芸的众生。今夜,真的不知道有多少在混沌,多少在清醒,多少因混沌后的惊醒而无眠。

第九章 亲历:365个故事365里路

◆ 落马后,他说了一句话,慨叹自己的命运里,有一个事关‘鞋子’的玄机,那种隐喻,契合得可怕。他说,他是‘唱着草鞋觅铁鞋,脱掉草鞋换皮鞋,踏破旧鞋得锦绣,换上新鞋成囚徒’。你听,四句顺口溜,全在说鞋,一看就知道,这每一个鞋字里面,都有文章,都有故事。

◆ 乔治·奥威尔的一段话,阐述“我为什么写作”——“写一本书,就是一次可怕的、让人殚精竭虑的拼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疾痛折磨。若不是受到他既无法理解也无法抗拒的魔力的驱使,一个人是断然承受不了这个过程的。”

第一十章 第一部 危情记

◆ 权力和能力加身,若是运用不好,就是两个妖孽,我的命运就是这两个妖孽放纵坏的。

◆ 我这一夜听下来,觉得赵的优点不少,比如,坦率,血气方刚,肯吃苦,有能力,肯干事,情感丰富,精力充沛。但他的基本素养中没有健全的道德体系,人格不太稳定,价值观比较模糊,尊耻颠倒,缺少这个层次的领导干部应有的强大信念。我和老涂的一致意见是:这样的干部早晚要出事,晚出事不如早出事,早点出事,利国、利家、利他、利自己。

第一十一章 第二部 无法直立

◆ 每次周末和寒暑假回到小镇上跟家人团聚,孙兰都会给我脸色。她无法理解,在课堂上谈笑风生、踌躇满志的我,为什么在全市中教界,业务名声震耳欲聋,却办不了针尖大的事。我起初也不明白。但我后来懂了。这个社会,有时候不逐利,致不了富;不富,攀不上贵;不攀权贵,呵呵,办不成事。光靠才华混世,徒有虚名,有些事情真的不一定能办成,古人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 由此,我也颠覆了自己,重新确立了一个很可怕的仕途观,认为工作好坏对自己的升迁不那么重要,人生转机的关键是要靠运作,要能找到通向上面的路子,找到一只无形的“如来大手”,不断把自己托起来。此后的几年,我从原先的埋头苦干的书呆子型的干部,变成了一个整天东张西望、拉三扯四的鬼精明官僚。

◆ 如果你没有走对路,你走得越远,离魔鬼就越近。魔鬼,总是在各种邪路、错路前面守株待兔。

◆ 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特别特别崇拜的人竟然是焦裕禄,我不是说假话,我觉得一个人为崇高的事业身死,比为了肮脏的物质利益心死,要幸福一万倍。一个人一旦发现自己的人生很可耻,真是生不如死啊!

第一十五章 第六部 暗裂

◆ 一个人越是哪里软腿,有时候越是在哪里硬嘴。什么意思?比如,天天喊实事求是的干部,往往都是些混世干部,一屁三谎,不干实事。比如,有些商人请你吃饭,口口声声说交朋友,不是有所图,只是喜欢交朋友,这类商人其实最唯利是图,你吃他一百块钱饭,他恨不得从你身上挣一万、十万的,一件事没办成,他就翻脸,恨不能把你吃下去的饭给抠出来。比如,有些女人,喜欢表白自己多么能抵制男人,面对频繁骚扰无不严词以拒,哼哼,这种女人,多是既虚荣又不检点的,她就是缺别人的频繁献媚,更不具备强大的抵御能力。说到我身上,因为我心里重名利,所以嘴上就整天挂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我背地里开始向不正当利益伸手,表面上在反腐倡廉方面抓得很紧。

第一十六章 第七部 曾记否

◆ 人只要有理想,有预设的美好未来,什么都能挺过去。我记得那时候在一本书上读到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话,说一个人的生活若是没有理想的鼓舞,那他就会变得空虚而又渺小。我把这句话写在每一本新启用的工作笔记本上。我们那时候,相信未来。

第一十七章 第八部 曲终人散

◆ 而我首要解决的是权力问题,是要达到我理想中的一把手的权威目标,我把它称为“五个一工程”,即:高声低声“一个声”、大事小情“一把抓”、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

◆ 利益一来,人头攒动;利益一去,曲尽人散;以利结盟,四面楚歌;平平淡淡,天长地久。

第一十八章 印象:激情的,骄躁的,混沌的

◆ 老副省长分析说,S这种人,在犯事儿的领导干部中,还不少,还有一定的代表性呢。这类干部,一般都是,年轻时理想坚定,目标明确,工作起来,特别能吃苦耐劳,比较有激情。应该说,底子打得比较实,个人发展得也就比较快。一般中年开始上位,上位后敢闯敢干,争强好胜,但气场强、气量弱,脾气大、境界小,手段多、原则少;是非观模糊,好以成败论英雄,生活观低俗,以外在物质填补内在空虚。一旦位高权重,他们这种人特别容易失去自我,往往不在内心坚守纯洁,而是被外在利益绑架着走,有些无知,有些狂躁,做事上任性所为,做人上随性发挥,一朝事发,外在的东西一失去,内在立马溃不成军。多年的物质惯性和精神错位,使他们短时间内无法调校到平衡状态,所以,很多人身心俱废,马上垮掉。有的人完全颓废,一心想轻生;有的人煎熬一段时间就生病了,甚至很快去世;也有一些人慢慢醒悟过来,从灵魂的炼狱中,爬到平地,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最后,老副省长非常犀利地说:“他们的人生阶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激情的、骄躁的、颓败的。总之,是先亢奋而后麻木的,多放纵而少克制的,重功利而轻内修的,有所为而未能有所不为的。”他特别提醒道:“这里面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他们的内心大都是混沌的。你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一个荒唐段子:关于定性乱搞女人这件事,老百姓叫耍流氓,县乡长叫生活腐化,厅局长叫不够检点,再大的干部,叫风流倜傥,充满生活情趣。这个段子说明了封建社会皇权统治下的官僚等级文化糟粕,在当今依然大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