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奥德赛:穿越银河系
宇宙奥德赛:穿越银河系 王爽
◆ 2.2 人类如何揭开恒星的演化之谜?
那些温度较低而颜色偏红的恒星(即哈佛恒星分类中的K型和M型恒星)其实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一类的绝对亮度比太阳大很多,而另一类的绝对亮度则比太阳小很多。为了加以区分,赫茨普龙就把那些特别亮的恒星称为“巨星”,而把那些特别暗的恒星称为“矮星”。
天文观测表明,包括太阳在内的天上绝大多数的恒星,都位于赫罗图中的一个从左上角一直延伸到右下角的带状区域里。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的恒星而言,表面温度越高,绝对亮度就越大;反过来,表面温度越低,绝对亮度就越小。这些位于赫罗图对角线带状区域里的恒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主序星。
除了主序星所处的对角线带状区域以外,还有两个恒星密集区域。其中一个在赫罗图的右上角,此处恒星的表面温度较低,主要发红光;但它们的绝对亮度很大,因而被称为红巨星。另一个在赫罗图的左下角,这里恒星的表面温度很高,主要发白光;但它们的绝对亮度很小,因而被称为白矮星。
恒星之所以能对抗自身的引力塌缩,靠的是其中心区域的核聚变;具体地说,就是把氢聚变成氦的核反应(即氢核聚变)。
这些靠氢核聚变来对抗自身引力的恒星,就是所谓的主序星。为了便于理解,你可以把主序星当成是活着的恒星。
早晚有一天,中心区域的氢元素会消耗殆尽。此时,恒星的中心区域就会点燃氦核聚变。氦核聚变会把恒星的外层物质抛向太空。在这个过程中,恒星的温度会降低,发出的光也会以红光为主;与此同时,恒星的体积急剧增大,从而让它的绝对亮度大增。这种状态下的恒星,就是所谓的红巨星。你可以把红巨星理解成是濒死的恒星。
把外层物质都抛掉以后,恒星会剩下一个很小的内核。这个内核的表面温度很高,发出的光会以白光为主;与此同时,它的体积变得很小,导致它的绝对亮度也变得很低。这种状态下的恒星,就是所谓的白矮星。你不妨把白矮星理解成是死掉的恒星。
活着的恒星(主序星)靠把其中心区域的氢聚变成氦为生。当中心区域的氢消耗殆尽的时候,恒星就会启动中心区域的氦核聚变并抛出外层的物质,从而变成一颗濒死恒星(红巨星)。而在抛出所有外层物质以后,恒星会剩下一个特别昏暗的小小内核,从而变成一颗死掉的恒星(白矮星)。
◆ 6.3 是否存在比中子星更致密的天体?
20世纪初,物理学家发现构成世间万事万物的原子其实并不是最基本的粒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至于原子核,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夸克总共有6种,也就是图6.14中展示的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插图]。需要说明的是,质子和中子只由上夸克和下夸克这两种夸克构成;而其他4种夸克,则有其他的用途。就目前所知,已经没有比夸克更小、更基本的粒子了。
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都由3个夸克组成。图6.15就展示了中子的内部结构,一个中子总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构成。你可以把中子当成一座牢房,而这3个夸克就是被关在牢房里的犯人。通常情况下,这3个犯人都没有人身自由,会一直被关在这座牢房里,这就是所谓的夸克禁闭。换句话说,夸克总是被禁闭在质子或中子的内部,因此我们无法看到自由的夸克在外面跑来跑去。
◆ 7.2 人类了解和发现黑洞的过程中,有着怎样漫长而曲折的故事?
😂这位一代宗师,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老顽童,没事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放爆竹。有一次,他嫌在办公室里放爆竹不过瘾,非要跑到普林斯顿大学天文系的走廊上放,结果炸坏了走廊上的灯。
◆ 08 蟹状星云
公元1054年7月4日,北宋的皇家天文台(司天监)在金牛座(天关)方向发现了一颗新星(客星),其亮度与金星(太白)相当,发出红白色(赤白)的光芒,持续了23天后才暗下去。
现在人们已经普遍相信,所有类似于蟹状星云的行星状星云,都应该是超新星爆发的产物。
◆ 8.2 人类探究超新星起源之谜的过程中,有着怎样错进错出的故事?
恒星迈向死亡的标志,是它的中心区域内点燃了氦核聚变。此后,恒星的命运将由它的质量决定。
◆ 10 赫尔斯-泰勒双星
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有质量的物体能让时空本身发生弯曲。